威海高新区:利好政策送上门,产学研合作助力创新攀高

2023-10-18
156
徕斯医疗
徕斯新闻
  近日,威海东兴电子有限公司成功入围第四批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企业集电子信息制造、医疗制氧杀菌两大产业架构为一体,主营电子变压器、智能电源、制氧供氧装置等。“这么顺利就申报成功,离不开威海高新区管委的大力培育和政策扶持,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信息产品研发制造优势,继续做大做强。”东兴电子相关负责人说。

  像东兴电子这样的优质中小企业的一批批涌现与集聚,让威海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底座愈发夯实厚重。中小企业在高新区茁壮成长,与当地利好的政策服务紧密相关。
  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原则,威海高新区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高新区申报威海市创新型中小企业69家、山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省级瞪羚企业1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4家,企业总数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山东省独角兽企业。在高新区,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正不断发展壮大。

  为给辖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优渥的产业生态,威海高新区积极强化政策扶持,由经发、税务、财政、科技、统计等部门共享“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名单,统筹运用财税、金融、技术、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工具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今年,我们落实了3批国家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175万元,扶持小巨人企业6家。”高新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威海高新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创新“资本”培育壮大,“刷新”区域创新发展高度。

  构建校企地合作新模式,威海高新区深入探索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发展机制,支持高校、企业、平台、集体等建设各具特色的双创载体。今年,高新区支持区内5所驻区高校、2家科研院所建设大学科技园、双创孵化载体,支持科研工作者就地转化科研成果、成立公司,并与驻区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15所高校共同成立“大学创新威海联盟”,推动校企地合作走深走实。

  链主、龙头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强,可以起到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威海高新区借助区内威高、光威、北洋、迪尚等集团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各项赛事累计参赛项目2400多个,成功落地转化项目100多个,推动优势产业膨胀发展。

  初创型企业、项目需要付出必要精力加以呵护,为此,威海高新区专门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辅导队伍,构建常态化、“一对一”跟踪指导机制,有效解决企业、项目发展诉求。今年,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辅导队伍开展入企服务90余次。

  知识产权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砝码。威海高新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充分挖掘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才,先后建立知识产权人民调解专家库、维权援助专家库、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专利纠纷技术调查官专家库,凝聚专业人才80余人,分类别开展助企工程,以组建维权援助站开展维权援助服务和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助企服务,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为推进知识产权成果高效转化,威海高新区采取“部门+银行+企业+服务机构”四方协同机制,全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将知识产权由“知产”变“资产”。截至11月份,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总额7.45亿元,同比增长24.4%。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着力荟萃英才,威海高新区实施青年人才汇聚工程,打造“才聚高新区 智慧向未来”名校直通车招聘品牌,先后组织“威海籍大学生走进高新区”专场活动、2022年秋季校园宣讲会等20余场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组织区内200余家重点企业参加“百校千企”“百校百企”“威海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网络双选会”“青鸟来栖·才聚高区”等系列线上招聘会,累计达成就业意向1600余人。

  “今年,我们在招引人才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在贵州安顺、毕节,新增2处劳务合作基地,组织区内重点企业赴滕州、青岛等地开展线下招聘活动。”威海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他们累计为辖区企业保障用工9000余人。

  此外,威海高新区实施高端人才领航工程,建立“企业需求”“人才供给”“服务专员”3张清单,设立17名企业服务专员,为36家冲击百亿目标企业、规上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2022年新增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9人,其中国家重点人才工程5人、齐鲁杰出人才提名奖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人。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千余个,吸纳毕业生324人,完成预期目标108%,获科技部表扬。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