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用氧保障工作彰显首善标准
北京医用氧保障工作彰显首善标准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7日7天实现本地产能最大化,12天实现需求缺口归零,供应能力扩大为需求激增前的5.6倍,实现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氧疗服务全覆盖,保障社区居民就近接受氧疗服务。1月7日起,北京市医用氧气需求缺口归零,1月8日“乙类乙管”当日,本市医用氧供应能力达到峰值,液氧日供应由180吨增至1000吨,瓶氧日供应由2200瓶增至5800瓶。
各部门通力协作、派驻人员“驻点”服务,1月7日,本市医用氧缺口归零
2022年12月24日收到医疗机构供氧紧缺需求后,市医药物资应急保障专班当夜研判,成员单位药监、市场监管、经济和信息化、应急管理、公安交管、交通、卫生健康等单位当即认领任务,从医用氧气及设备生产、采购、运输、使用各环节,人员、车辆、资金、信息化支撑各方面,迅速建立起信息共享、供需衔接、精准保障的顺畅机制。市领导采取每日早晚例会、需求对接会、现场调度会和市区专班联席会等高频调度机制,与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直接对话,当面问需、当面定策,日清日结、事不过夜,确保有求必应,高效保障到位。
市市场监管局、市药监局12月25日连夜组织408名干部进驻全市566家医疗机构,迅速掌握实际需氧情况,点对点提供服务保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协调24小时内开发上线“医药应急保障”小程序,实现对各级医疗机构需求实时收集、实时派发、实时解决、实时销账。12月26日以来,累计收到氧气供应需求96条,已全部解决到位。
抓细抓小,服务本地产能最大化
一方面最大限度挖潜。市药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企业每日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实时调度,帮助7家医用氧生产企业聚焦生产重心、增加生产班次、调整产能分配,深挖本地产能;协调企业采购8110个氧气瓶,增加周转量。近日紧急协调河北省药监局,为本市企业在外埠的受托生产企业,加急办理生产许可;同时市药监局超常规工作,仅用12个小时于1月8日晚完成委托生产许可办理,较规定的20个工作日极大提速,获批后立即投产,日产能350吨。市市场监管局帮助企业将惰性气体改装成医用氧气,协调解决了首钢氧气厂液氧充装资质问题。1月8日实施“乙类乙管”当日,本市医用氧供应能力达到峰值,液氧日供应由180吨增至1000吨,是原来的5.6倍;瓶氧日供应由2200瓶增至5800瓶,是原来的2.36倍。
一方面服务企业配件供应保障。以“到货到位”为原则,在保障氧气生产供应的同时,市药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延伸开展设备和配件供应服务,帮助企业和医疗机构对接,采购氧气压力表、流量表、负压吸引器、氧气吸入器、配套管件管路、小推车等1.3万件,解决了因小配件不足无法供氧问题。针对氧气吸入器转接口供货不足,市药监局通过驻点机制快速归集产品参数信息,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协调相关企业运用3D打印技术予以生产供应,保障既有氧可供、又临床可用,直达供氧服务直达“最后一公里”。
全程护航,跑出配送“加速度”
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开通绿色通道,保障206辆医用氧气运输车辆全天候24小时在全市范围内上路运输,并可借用公交车道通行,提高末端配送效率。做好外地进京配送车辆的通行保障,先后对5批次197辆省际医用氧气运输车辆解除货车限行措施限制,确保车辆进京快速核验、快速放行。市交通委组织本市企业安排50辆厢式货车、5辆低温槽罐运输车应急待命。开辟绿色通道,依法快速审批增加10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针对中心城区行车不便的问题,及时调配适宜车型,保障氧气及时运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梯次保障:优先保障重症,全面扩大社区供给,保障居民就近接受氧疗服务
根据医疗机构重症患者救治情况,北京优先保障就诊患者人数较多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氧气供应,确保按照医疗机构需求提前半小时保障到位。市应急局开展驻场指导,对医疗机构液氧站改造方案审核把关,已帮助22家医疗机构完成院内集中供氧系统改造,确保医院不断氧、液氧压力不降低。
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诊疗情况,市药监局协调企业,实现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氧疗服务全覆盖,保障社区居民就近接受氧疗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向9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调配2000台左右的制氧机,实现了全市3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氧疗服务全覆盖,保障社区居民就近接受氧疗服务。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保障医用氧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安全
抓牢生产、销售、配送、使用各环节安全工作,确保氧气合规使用。紧盯生产环节,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安全提示,组织执法人员和技术专家,对现场罐车和氧气充装行为进行安全确认和风险评估,指导企业做好风险管控。紧盯销售环节,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加强医用氧气采购和销售渠道管理。紧盯配送环节,市交通委利用危险货物电子运单管理系统和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加强对车辆的运行监测,确保运输安全。紧盯使用环节,市安委会办公室指导全市涉疫医疗机构规范氧气储存和使用管理,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市应急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邀请中国气体协会组建专家组,对医疗机构医用氧气使用情况开展现场指导;组织生产和使用单位开展专题培训,保障供氧安全、用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