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四溢,蒸汽氤氲。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新冠病毒感染康复门诊,主任医师朱红梅早早地就用壮药蒸煮好了一锅竹罐,等待患者到场做治疗。
“一些仍在康复期的感染者,饮食、睡眠不规律可能会导致症状反复,我们重点关注了此类就医需求。”朱红梅介绍,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以壮药液加热特制竹罐后吸拔于治疗部位上的一种壮医外治疗法,有助于缓解新冠感染转阴后出现的一些呼吸道不适症状。
为满足现阶段疫情防控下患者的新需求,广西多地中医医院开设了“阳康门诊”。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自2022年12月31日开设新冠病毒感染康复门诊以来,接诊患者已超过2800人次。据介绍,壮瑶医具有外治疗法较多的特点,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
“中医药特别是壮瑶医药植根于这一方水土,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院长岳桂华介绍,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按照中医的群体辨证方案来进行患者的辨证论治。为此,医院组织了壮医专家制定推出了壮瑶医药干预指引,“我们以国家、自治区出台的系列指导方案为基础,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特色方案,更好地发挥好中医药、壮瑶医药的独特作用。”
朱红梅介绍,对于“阳过”后出现的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中医药可以对症治疗,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很多患者不仅是来调整‘阳过’后出现的健康问题,还抓住这个契机对身体做一个整体的调理。”
南宁市民莫芯就是这一类的患者,她在节后立刻回院复诊。“1月初刚转阴我马上到康复门诊了,当时有一些乏力、鼻塞的症状,想着要整体调理好身体。”莫芯告诉记者,她当前正在备孕,担心感染后对身体各方面的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从小家里也习惯用中医养生,所以现在调理身体也是选择了看中医。”
康复门诊的主治医生姚诗为莫芯进行问诊后,随即进行了治疗,取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位施针,“她的体质偏气郁,在备孕时重点要疏通气血,这三个穴位帮助她将体内剩余的风邪去除。”姚诗说。
近年来,中医药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入疫情防控中。近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组织权威中医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问答(第一版)》,对感染新冠病毒转阴后的康复期如何用好中医药进行了指引。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结合目前广西的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研究制定、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中医药干预方案(试行)》。
在药品保障方面,广西已将15种药品被临时纳入医保,按医保甲类药品报销。自治区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吴学武介绍,此次纳入的主要是用于退热和对症治疗的地方特色中成药和民族药,“从广西民族地区群众用药习惯来看,这些药品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能进一步保障当前群众的治疗用药需求。”
近期以来,广西多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药浴、敷贴等中医壮瑶医适宜技术,缓解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阳朔县、上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因地制宜,积极发挥当地种植药材优势,制订“金桔饮”等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和康复的汤剂,免费发放,群众反馈效果良好。据了解,广西将继续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救治和康复中不同阶段的作用,助力“保健康”。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