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潍坊高新区保持定力,逆势而上,全力以赴拼经济,稳住发展基本盘。“沉甸甸”的成绩单,看似偶然,实则一切皆有迹可循。
“尖子生”勇攀高峰
“优等生”厚积成势
“热效率是衡量内燃机行业燃油利用率的一个标准。目前,主流柴油机平均热效率水平在46%到47%左右。”潍柴动力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窦站成说,实现热效率提升,对整个内燃机行业而言都是一次大的技术升级。2022年,潍柴动力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成功突破52.28%,创造全球新纪录。潍柴研发团队拿出“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拼劲,持续攻坚,又实现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全球首次突破54.16%,天然气发动机热效率首次超越柴油机,成为热效率最高的热力机械。
在潍坊高新区,既有潍柴、歌尔这样的“尖子生”勇攀科技高峰,也有一大批“优等生”对创新研发孜孜以求、厚积成势——49家企业新获批潍坊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总数达到190家,居全市第1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438家,占全市总数的17.3%;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400家,占全市四分之一。
“高新区实施了科技企业梯次培育、‘高企倍增’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政策服务,‘一企一策’、专班运作,开展孵化载体运行情况绩效评价,激励各专业园区更好地发挥孵化加速功能,支持企业与重点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潍坊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李启雪说。
“高能”催生“高质”
创新平台助企发展
“2015年,我刚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博士毕业,就通过引才计划来到高新区,一直从事照明芯片、声光电子领域的研究。”在潍坊半导体照明产品检测中心,已任中心副主任的林贯军介绍,潍坊半导体照明产品检测中心是高新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搭建的国家级第三方检测平台,不仅对高端人才有较强吸引力,在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企业研发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动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供环境试验、电磁兼容、照明产品、电声、材料及制品5个领域,从研发、生产、产品检验检测认证到售后失效分析全链条的服务。”林贯军说,随着储能、元宇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他们正积极做好VR、AR、新能源电池等测试能力建设和设备配套。
近年来,潍坊高新区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主责主业,探索实现“高”和“新”的最佳解决方案,搭建高能级研发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链接高端资源,助力企业研发。
2022年,潍柴获批筹建国家内燃机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国家创新中心;歌尔获批山东省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目前,高新区已聚集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83家,其中‘国字号’11家。”潍坊高新区科技局规划科科长陈立安说。
做好“优”“扩”文章
产业发展量质双升
“在潍坊可以随时与潍柴进行产品技术沟通,产品研发制造周期由原来的3个月缩短到45天……”山东铭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王莉说。跟铭弘科技一样,泰科电子、聚源电子、宇太智能等一批入驻动力装备国际配套产业园的企业,都尝到了属地化发展的甜头。
——聚焦产业迭代,做优主导产业。以潍柴为龙头,打造动力装备国际配套产业园,项目一期西区全部完工、东区规划建设15栋厂房和1栋配套中心,9栋厂房和配套中心已经建成投用。
——动能转换优存量,高端引领扩增量,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在潍坊高新区加速推进。在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贝瑞康二期车间主体已完成验收,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诺一迈尔3D生物打印再生型植入性医疗器械项目,已进入净化装修和精装修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高端植入性医疗器械项目龙头企业。2022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全市唯一。
——壮大新兴产业,打造“雨林型”生态圈。联东U谷·潍坊元宇宙配套产业园已有26家企业签约入驻;航空航天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即将交付;潍坊信息技术产业园已建成2栋厂房、3栋配套单体,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区。
优质项目竞相落地,产业发展量质双升,得益于潍坊高新区实施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出台支持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专业园区平台提升产业聚合能力,创新工业地产模式,为企业代建定制式厂房;梳理各产业链条,建立“链长制”,绘制产业链发展图谱,服务企业、“链式”招商;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化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大力推行“全程网办”“帮办代办”“一次办好”“无证明城市”等,简化办事流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套组合拳打出了一流营商环境,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家有信心、有奔头,形成良性循环,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