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信通信集团公司不忘初心、坚韧拼搏的创新创业历程,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众多中小企业历练发展的缩影。据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李国荣介绍,为进一步记录好、讴歌好该区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奋斗精神,今年黄埔讲古堂系列活动将结合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重点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等主题,选取创业者、企业家、中小企业代表作为“讲古”人,讲述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新创业奋斗历程;讲述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故事;讲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生动实践和良好示范。
“通过‘讲古’的方式,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建设制造业强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动力、添活力。”李国荣表示。
扎根开发区26年,从废弃小楼房到全球性跨国企业
京信通信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我国通信行业从萌芽起步到发展壮大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国内移动通信还处于第一代“大哥大”的时代。京信通信的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的两名同班同学——霍东龄和张跃军,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察觉其中的庞大商机。经过调查分析,他们发现了外国公司的配套服务短板,再结合自身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选择将附属外围设备的直放站产品作为起步,从而开启了京信通信的创业历程。
抓住机遇,应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需求,霍东龄和张跃军设计了“现场勘测-方案设计-产品交付-安装开通-交付使用”的一站式交钥匙商业模式,发挥专业所学,研发生产并安装了第一批直放站。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的艰辛不言而喻。京信通信的追梦之路,始于广州近郊一座闲置的仓库。“厂房条件简陋,员工不足20人,两位老板既是设计师、工程师,又是安装工人,还担负着营销和采购业务员的职责。”李学锋回忆道,即便条件再艰苦,当梦想开始照进现实,京信通信便拥有了无穷的力量。由于抓住商机且选对了商业模式,京信的业务飞速上升。随即,两位创始人为广州开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行政服务所吸引,1997年把总部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落户于此。
如今,京信通信已在广州开发区扎根26年。“京信通信从原来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几千人的全球业务平台;从单一的直放站产品发展成为以无线网络产品、天线射频产品为主打的无线通信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集团总裁徐慧俊在活动致辞时言辞慷慨、神采飞扬。京信通信始终不忘初心,以实业为本,聚焦通信主航道,坚持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创新。
坚持初心不改,依靠科技创新聚力发展
活动现场,李学锋将京信通信的创业创新故事款款道来。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企业,京信通信一路走来,以实业为本、自主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攻克产品研发核心技术到开展公司核心业务,从拓展布局全国市场到成为业务遍及全球的世界级通信公司,从2003年在香港交易所首次上市迈向法治化、全球化,到20年后在新加坡交易所第二次上市;从承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家重点赛事等通信保障工程,到为巴西世界杯三分之二的场馆提供无线网络覆盖服务……”这既是京信人的骄傲,也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的骄傲。
初心不改,坚韧拼搏,是京信通信发展壮大的精神法宝。从创业之初到发展壮大,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京信人凭借着初心不改的坚守和顽强拼搏的韧劲,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正如创始人霍东龄所说的:“人总会遇到困难。有人能走得更远,就因为一个‘韧’字!有了韧,困难、困扰、挫折都不足为道。”
实业为本、科技创新,是京信通信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实业为本、不忘初心,依靠科技创新求生存谋发展,为社会创造真实的价值,我们坚持走充满艰辛而又正大光明的发展之路。”这是霍东龄2022年在一次大会上面对京信核心干部说过的话。
近年来,京信通信凭借出色的创新能力屡获殊荣。2016年至2019年期间四年三次摘得中国专利最高荣誉——中国专利金奖;2018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022年荣获“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同时京信通信研究院被评为广州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集团还在推动5G纵深发展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瞩目成效。
李学锋表示,京信通信高质量发展20余载,离不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京信将继续以实业为本,依靠科技创新为推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贡献力量。
(摄影:彭丽玲)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