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已聚集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
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高新西区正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三大重点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强链”效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主导产业建圈强链,助力区域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园区。
构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据了解,该政策采用“边论证、边试点、边研究”的方式,提出土地供应及盘活的多元路径政策保障,逐步建立健康长效的土地资源供应、管理、盘活机制。
据悉,《实施意见》共计提出“17条核心措施+3条保障措施”,从产业用地保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健全供后监管体系、盘活低效闲置用地用房、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及保障措施六大方面建立“供前供中供后”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在产业用地保障机制方面,《实施意见》从鲜明要素保障、强化规划引领、健全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规定,下一步将重点研究企业综合评价、分割转让等政策工具,引导产业聚集,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在健全供后监管体系方面,《实施意见》围绕土地供后监管,从强化开发管理、落实履约监管、规范转让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规定,通过设置履约保证金约定动工、竣工、投产、达产的违约处罚,约定竣工验收和达产复核通过方能换发《不动产权证》,工业项目准入质量和供后监管体系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盘活低效闲置用地用房方面,《实施意见》从健全盘活机制、统筹运用收回清退和腾挪手段强化土地储备、鼓励改造提升等方面进行规定。截至目前,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已对“白名单”企业低效用地进行促建,10家企业、700余亩用地已按“标准地”要求启动提档升级,强化空间挖潜,释放土地资源。
在提升审批服务水平方面,从开展区域评估、推行“拿地即开工”、便利企业申报三个方面进行规定,为企业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同时,在保障措施方面,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示范引领三个方面进行规定,选择部分项目作为试点,探索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开发模式,打造一批典型样板,营造有利于稳步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社会舆论氛围。
“通过系统谋划‘1+N’土地利用政策体系,加强产业建圈强链和优化土地资源保障。”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提出标准引领、提质增效、多措并举、疏堵结合等核心研究策略,力求为主导产业建圈强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做优政策供给生态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重点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以“芯-屏-端-网”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在成都高新西区,思越智能装备项目按照“标准地”试点已实现“拿地即开工”。
“‘标准地’规定了企业的固投强度,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也倒逼我们不断修炼好内功,提高营业额。”成都思越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女士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固投强度不低于2720万元/亩,达产后亩均年营收不低于4000万元/亩,亩均年税收不低于188万元/亩,让区内用地得到高效利用。
“过去项目建设仅从建筑成本考虑,能建多层的只会建设一层,导致项目用地呈现‘摊大饼’特征,土地利用效率极低,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该政策的出台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良好指引,我们项目新建部分容积率达到4.8,有效发挥了土地效能。”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先生表示,监管体系的建立,能让企业绷紧土地集约利用这根弦,也让企业更明确和清晰相关权责,实实在在利用好来之不易的土地,做到达产达标达效。
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高新西区将在政策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上持续发力,持续输出“1+N”土地高质量利用政策体系中的“N”种核心政策工具,为西区土地要素保障提供全面有效的“指挥棒”和“工具箱”,“我们将以产业建圈强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创新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在低效闲置用地盘活、主导产业空间拓展等方面提供坚实支撑,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做足保障,助力成都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