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高新区以百亿千亿拼出最强产业版图

2023-10-18
120
徕斯医疗
徕斯新闻
  高新5月,万物蓬勃,气象盎然。

  竞进赶超,开局之年,自有开局之势头。拔节有声的发展背后,有一股“强力劲”。

  乘势而上,开局之年,自有开局之作为。近悦远来的数据背后,有一份“高分卷”。

  “抓主城,重点要抓开发区。宜昌高新区要突破性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引领大发展,努力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排头兵。”

  新期望之下,宜昌高新区抓项目、扩投资、拼经济,聚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着力建设产业承载区、产业园与产业基地,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越来越响亮,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广阔,正炽热地演绎着一场“产城融合之约”。

  粮食加工产业

  再拓产城融合新空间

  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精深加工基地

  万物蓬勃,这里很“新”。

  曾经沉寂的五千亩土地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宜昌粮食产业园。

  在沙湾片区,这片热土迎来了它全新的建设期。就是这里,将成为大西南粮食战略保障基地,长江流域最大粮食集散基地,全国重要粮食精深加工基地。

  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各类施工设备忙碌作业,各类车辆来回调运……在中储粮宜昌直属库项目一期建设现场,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朝气蓬勃的这一切,展示着宜昌高新区强化要素组织和集聚辐射的能力,正加快物流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

  也就是在这片热土之上,东部未来城规划以白洋组团为核心,规划2035年,将形成“一心两组群,一厅四园区”空间结构。在这“四园区”中,宜昌高新区坐拥沙湾片区、田家河片区两大产业片区。

  在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背景下,宜昌高新区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由此起势,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区域竞合,竞进赶超。

  在“三年园区成势”谋划布局中,宜昌高新区前瞻规划沙湾片区产业发展版图。一手引进“链主”企业,一手导入上下游企业,招引重大优质项目带动产业的加速聚集。

  去年7月,中储粮宜昌直属库整体搬迁项目落地沙湾片区,拉开了宜昌粮食产业园的建设序幕。

  该项目占地418亩,总投资24.8亿元,规划总仓容110万吨,分两期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湖北乃至沿江地区最大的单体库之一,可带动粮油加工年产值120亿元以上,将有力保障宜昌及周边地区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当前,宜昌高新区管委会正会同宜昌产投集团、中储粮宜昌直属库及相关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高标准、高效率推进该项目建设。

  “项目一期总共有22个单体,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预计今年7月底完工,8月中旬投入运营。”中储粮宜昌直属库总经理胡友介绍项目建设进展。

  捷报频传。今年3月,总投资50亿元的安琪集团白洋生物科技园项目落地沙湾片区,开工建设安琪集团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基地。该项目规划面积1000亩,一期项目主要建设粮食仓储、水解糖加工等。

  4月18日,宜昌市政府与中储粮湖北分公司、湖北安琪集团签订三方协议,在沙湾片区建设微生物碳源及高端生物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1500亩,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6亿元。

  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宜昌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新机遇,也形成了全新的竞争优势。两大企业布局重大项目,携手打造长江流域最大粮食加工集散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宜昌粮食产业园将配套建设粮食码头泊位与输送栈桥,与“北粮南运”等国家粮食物流大通道实现有效对接,可充分发挥九省通衢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水运的低成本、大载量优势,将有力带动加工企业入园发展,以“前港+中仓+后厂”模式建设稳定的“储—加—销”粮食产业链。

  沙湾片区,正依托白洋港,加快推进中储粮项目、安琪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下游中小企业,形成粮食仓储物流到调味品、生物发酵、生物合成制造等终端产品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到2027年底,宜昌粮食产业园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

  化工新材料产业

  抢换赛道推动产业裂变

  千亿级示范化工园区已现规模

  万物蓬勃,这里很“火”。

  新朋友纷纷“投注”,老朋友持续“加仓”,携手奔赴“产城融合之约”。

  数据最为直观。今年一季度,宜昌高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6个,同比增长86%;协议投资额422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10个,上市公司6家、央企国企4家、外资企业3家。

  4月18日,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与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再度签约,牵手建设邦普高端电池材料产业园。这家知名“链主”企业持续加大对宜昌高新区的布局,在前期投资32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投资。乘势而上,宜昌高新区站到了新兴产业的超级风口之上。

  邦普高端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是一个从矿产开采—冶炼—合成—材料的全产业链项目,初步规划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盐电池材料。这将继续扩大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在宜昌高新区的项目规模。

  重大项目是稳投资、促增长的“强心剂”,更是区域发展的“压舱石”。大项目带来大投资,大投资形成大产业,大产业意味着大未来。重大项目持续加码宜昌高新区,足见宜昌高新区的吸引力,也是对宜昌高新区营商环境最有力、最生动的佐证。

  从头部企业揭开序幕,到一批“链上”企业接踵而至,田家河片区已落户宁德时代、人福药业、湖北宜化、长青生物、顺毅化工、和远气体等一批重量级企业。

  “依托宁德时代等企业,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逐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体系,力争通过5—10年时间,把田家河片区建成全国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新能源锂电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宜昌高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次次恰逢时宜的“转换赛道”,展现了宜昌高新区在产业布局上的敏锐度。转换绿色化工产业赛道,是宜昌高新区厚植优势的“新定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则成为宜昌高新区因势而谋的“新方向”。

  作为宜昌高新区全面开发建设的四大片区之一,田家河片区正成为绿色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承载区,发展不断提速。宜昌高新区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成片拆迁、成片场平、成片配套,近三年已征迁土地1.6万余亩。

  随着宜昌姚家港化工园规划范围的调整,宜昌高新区管理范围达到33.13平方公里,其中田家河片区13.02平方公里。从5.2到13.02,7.82平方公里的园区扩容,为宜昌高新区开拓了一片更为广阔的产业新空间。

  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农用化工、高端精细化工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裂变,竞速绿色化工产业赛道,宜昌高新区蹄疾步稳,开拓新的重大增长极,正奋力建成湖北省领先的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但加快了项目落地的速度,也让产业园区驶入了发展快车道。目前,白洋工业园正在推进的产业项目已达57个,协议总投资978亿元,协议产值1386亿元。

  田家河片区,正依托邦普、宜化等重点企业,加快推动磷化工到动力电池、磷石膏到氟基新材料蝶变升级,打造成环境优美、安全可靠、集约节约、工艺装备水平最高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千亿级示范化工园区,力争到2027年底,化工新材料产值达到20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

  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成长

  形成多功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万物蓬勃,这里很“热”。

  4月11日,安池合成生物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宜昌高新区,建设高端生物活性预混料和南方研发中心。这个项目的到来,也将进一步带动生物医药产业的纵深发展。

  围绕打造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以产城融合发展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宜昌生物产业园瞄准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能力,培育企业延伸产业链长度,积极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今年一季度,宜昌生物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8亿元,同比增长52.39%;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个。

  向北,构筑产业增长极,这是宜昌高新区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步先手棋。当前,宜昌生物产业园正按照宜昌高新区提出的“三年园区成势”目标,着力推进毓秀路以北片区开发,延伸花溪路、合益路等重点市政道路,全力服务宜昌人福药业大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作为宜昌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宜昌生物产业园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成长,构筑了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基础,逐步形成了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医药产业集聚区,培育了芬太尼系列麻醉镇痛药、酵母、药用级缬氨酸、异亮氨酸等一批优势生物医药品种,一批骨干企业已成为国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的领跑者。

  十大园区,五大研发基地,产品覆盖海外40余个国家与地区,占据全国麻醉药品市场的60%,多个产品位居美国市场前三……作为中国麻醉药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宜昌人福正全力建设全球总部基地,打造全球最先进的麻醉、精神药品研发生产基地。

  不止宜昌人福的一路领跑,华强科技成为亚洲最大的医用丁基胶塞生产企业,三峡普洛丁药业药用级缬氨酸、异亮氨酸年产量位居全国榜首,广辰药业在国内糖尿病原料药市场的占有率位居于前列……在宜昌生物产业园,一批生物医药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也一路见证了宜昌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

  集群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彰显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2022年,宜昌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获批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重点构建全产业链条,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突出特色领域优势,市场主体得到融合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著。目前,园区已投产企业达到269家,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6家、限上商贸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瞪羚”企业3家。在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一批龙头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宜昌生物产业园,正依托宜昌人福、安琪集团、华强科技等重点企业,大力推动仿制药、创新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建成产城融合、绿色低碳、人气鼎盛、生机盎然的花园式示范园区,着力打造宜昌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全国一流仿制药生产基地,力争到2027年底,生物医药产值突破300亿元。

  装备制造业

  推动产业层级向高端跃升

  聚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制造脊梁”

  万物蓬勃,这里很“旺”。

  今年一季度,宜昌高新区完成工业投资27.9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2.4%;技改投资4.7亿元,同比增长66.3%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7.87亿元,同比增长24.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其中,两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成绩亮眼。

  数据有力证明实力与潜力。拥有这份厚实家当,宜昌高新区必将在装备制造业的春天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要把工业强区作为第一战略。产城融合首先要强产业,强产业关键要强工业。要抓好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声声号角中,宜昌高新区朝着目标昂首奋进。

  占据国内锯业半壁江山,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控插齿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亚洲全系列和最大型制齿装备研制基地……从制造到智造,宜昌高新区装备制造业聚集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制造脊梁”。

  提到装备制造业,最先要提到的当属黑旋风锯业。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200家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黑旋风锯业荣列其中。

  黑旋风锯业于2004年迁入东山科技园区。2019年,黑旋风锯业被工信部评为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被工信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专精特新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并获得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

  支撑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宜昌高新区坚持以创新链驱动产业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以“工业强区”理念不断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层级提升。

  当前,宜昌高新区核心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其中,不乏装备制造业的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们。在它们当中,已经涌现一批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正推动装备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跃升。

  区域竞争的重心在制造业,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主要赛道也在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练的就是制造业的筋骨。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是企业跃迁的必由之路,也是宜昌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是一张精进的“新面孔”。在宜昌高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版图上,再添一股重要力量。

  4月18日,宜昌高端水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落地宜昌高新区。该项目由浙富集团和三峡集团拟共同投资建设,主力产品为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传统水电机组核心部件及先进清洁能源装备。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台套抽水蓄能机组生产能力。

  一个个新项目的落地,就是一个个新契机,就可能成为一个个新增长极。这也将成为宜昌高新区驱动区域发展和产业格局变化的新引擎。

  当前,宜昌高新区正抢抓宜昌打造抽水蓄能及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基地机遇,建设机泵一体化水轮发电机制造项目,吸引上下游关联项目和相关合作企业集聚,打造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7年底,装备制造产值突破200亿元。

  产业基地、 产业园区、产业承载区……一切透视着产业的布局谋篇,也预示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答案。

  无边光景一时新,在宜昌高新区,处处勃发着新时代气象。在大有可为的舞台上,以大有作为的劲头,强产业挺膺强主城,宜昌高新区奋力擘画产业发展的壮丽篇章,以百亿千亿项目拼出最强产业版图,争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