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梅英:用科技创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油争气”

2023-11-01
6
徕斯医疗
徕斯新闻
  谢梅英,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高级机械设计工程师,2008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硕士学位,同年7月加入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并工作至今,她支持项目多次获得政府及公司的表彰,个人撰写的论文《电动压裂泵在页岩气中的应用》荣获“广汉市2017-2018年度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新型大功率电动压裂泵组的研制》荣获“广汉市2017-2018年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压裂泵滑动轴承失效分析》荣获“广汉市2017-2018年度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6000HP电动压裂泵项目”荣获“宏华集团2017年度科技创新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攻关技术难点

  完成电动压裂泵项目

  谢梅英进入宏华工作十余年以来,先后从事泥浆泵、压裂泵的设计、调试和现场技术服务工作,经历了全新设备的开发设计、样机生产制造、样机实验、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系列化设计、合同产品的制造及客户现场指导服务等全过程,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生产实践经验,从而成长为一名往复泵的骨干设计人员。

  2016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页岩气发展规划》,目标是2030年力争实现页岩气产量800-1000亿立方米。川渝地区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地区页岩气的储量丰富、离水源较近,电网配套完善,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页岩气开采成本远高于国内天然气的开采成本,如果应用常规的页岩气开采方案,压裂设备三大件依靠进口,则低品位的页岩气藏就不具备开发价值。所以大幅提高压裂技术和压裂装备的先进性,降低开采成本,对压裂设备的创新研发势在必行。

  公司紧抓这一发展机遇,2011年HH6000电动压裂泵项目在公司立项,为了完成这一项目,谢梅英带领团队一起历经技术攻关,克服种种困难,使项目按总体计划有序向前推进。

  由于项目难度大,周期紧,为了能设计出一套科学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她结合团队已有知识经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开始前期的方案设计,随着研究的深入,她们发现常规的压裂车柴油机加变速箱的传统机械传动模式的种种弊端,为此,她带领团队另辟蹊径设计了一套采用电力驱动的创造性方案,并通过了技术专家的方案评审,为该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电动泵的早期厂内试验中,出现过许多问题,她和团队认真分析、刻苦攻关,这些问题都被一一解决,最终在2013年6月,完成了4套压裂泵橇的厂内联调。

  攻破市场难题

  助推电动压裂泵走向世界

  电动压裂泵的厂内试验成功,但是如何快速进入压裂市场,让用户接受又是横在公司的一大难题。2015年开始,电动压裂泵在宜宾上罗镇H9平台试用HH6000电动压裂泵,谢梅英带领团队全力以赴进行该井的压裂施工工作,力争做到一炮打响。

  由于压裂作业的特殊性,她是压裂队唯一的一名女性,但她丝毫不逊于任何男儿,面对项目层出不穷的问题,毫不退缩,面对压裂作业每天早出晚归,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奔波在第一线,解决现场问题。

  野外压裂作业条件艰苦,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每天早上五点她们就开始一天中的第一段走泵工作,她小心谨慎、全力以赴地工作,用辛勤劳动弥补设备和作业经验的不足,保证压裂设备正常施工,最终整套装备在作业效率、控制精度、环保节能、安全可靠、节约费用和井场面积等方面赢得了中石化的高度赞赏,电动压裂泵从此在国内外开始了规模化的应用。

  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难啃的“硬骨头”,为将这些难题一一攻破,2017年公司成立了6000HP电动压裂泵党员突击队,她作为突击队主力负责井场应用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2018年3月,她接到用户使用寸液力端,盘根密封寿命不理想的问题,为不影响现场施工,她和同事连夜奔赴井场,当天通宵达旦地将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找到影响盘根的根本原因是外购易损件不到1毫米的尺寸偏差,导致盘根对中性不佳引起密封损坏加剧,随机联系厂家紧急调配合格的易损件,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

  通过项目组齐心协力的努力,6000HP电动压裂泵在页岩气电动压裂领域牢牢立足,并取得了行业第一的业绩。

  随着全电动压裂系统的扩大推广和深入应用,她在建立“零污染”和“低安全风险”作业环境的同时,还为远程监控、远程诊断、大数据分析、自动化作业和人工智能施工等高级应用领域打开了广阔空间,在非常规油气开采的大规模压裂施工领域,全电动压裂系统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

  超大功率电动压裂泵系统革命性地将压裂泵从“机械驱动时代”提升至“电动、数控、绿色、智能时代”,压裂成本大幅降低,为非常规油气规模、高效、绿色开发奠定了基础。目前这项产品已经成功打进全球压裂技术最为先进的美国市场,并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为中国制造走出去实现了关键的一步。

  面对困难,谢梅英的内心犹如穴居着一只猛虎,勇敢、坚韧,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她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志,诠释了科学家精神,书写了属于新时代女性的科技创新故事。

(图片来源:德阳高新区)

(责任编辑:陈楠)